有网友日前爆料称,温州龙湾区春晖高级中学给在校生发放了一份《德育工作协议书》及《附录》。《协议书》指出,对学生之间交往过密的行为,其中包括同性之间的交往,学校将以特别严重违纪行为的名义予以处罚。网友戏称这是“奇葩校规”。
[新闻解读]
吐槽
同性交往过密违纪:“奇葩”校规
文/郭文斌
“奇葩”校规,从来都不缺乏。杭州一中学禁男女生独处;长河高级中学规定,男女同学交往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只是这回更“晕”,因为连“同性交往过密”都不放过了。可见,学校管的不是一般的“宽”,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了。
首先,“交往过密”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什么样的交往才算是“交往过密”。恐怕谁都无法说出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却不会妨碍学校老师的判断,因为一切的“解释权”都在教师手中,学生似乎连分辩的机会都没有。
其次,为何同性交往过密也算违纪?众所周知,学生时代,“铁哥们儿”、“闺蜜”和“死党”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大家都需要情感宣泄,需要找人倾诉,而“铁哥们儿”、“闺蜜”和“死党”的存在,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不然,等憋出了病,出了事,反而会让学校更加难以接受。学校难道一点都不懂科学,一点都不懂学生青春期成长的心理特征?
再次,为何要和金钱挂钩?学生违纪,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谈心、家访等教育方式处理,可这所学校却是和金钱挂了钩。居然规定:“一经发现,学校将启动重大违纪处理教育程序。”学生不但要接受停课、停学等处罚,还需要向校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相当于甲方(学生)已向乙方(校方)缴纳的学费、捐资费(代培费)等所有费用,甲方无权要求乙方予以退还。”也许这才是学校出台“奇葩”校规的真正目的。
谁都知道,对于学生早恋应以关怀为主,可该校的“奇葩”校规,其着眼点并没有关爱,只有索利。从法律方面解读,该校规是没有法律效益的,除了体现荒唐,还有什么?
质疑
拜托,别让校规变“笑规”!
文/司马童
管理多“奇葩”,校规像“笑规”。近些年来,围绕着管理学生的条条框框,不时冒出雷人不已的“笑料”之谈。像温州这所学校的“奇葩”校规,说是为了防止高中生因早恋而影响学习,结果却似“因噎废食”,把学生间正常的交往打闹,也变成了一处让人惶恐不安的“危险地带”。尽管该校校长面对媒体采访,随即改口“打圆场”,称此举“想法是好,措辞欠妥”,并称不会要求违纪学生额外交钱,下步还将对校规做修改完善,但既然这“奇葩”校规有着诸多的“先天不足”,当初为何不妥善制订,却匆匆下发给了学生及家长呢?
“同性交往过密算违纪”也成校规,这种“欠妥措辞”的背后,其实映衬了某些学校管理者并非“一切为了学生”,倒更像是“一切为了自己”思维的油然流露。高中生的早恋问题,在许多学校都也存在,如果为了取得“一蹴而就”的效果,将“同性交往过密”也视作“洪水猛兽”,并辅以“经济处罚”,这与其说是借鉴其他学校的校规,还不如称是“奇葩”再添一朵的“利己独创”了。
可能在某些“奇葩”校规的制定者看来,反正校规像“笑规”的现象,俨然已呈“百花竞放”之势。那么,若能有利于学生管理的“安心”与“省心”,再多个“创举”又有何妨。站在学校的角度,这种想法倒也“合理可行”,可不知有些师者是否真正忧虑过:教师、校长、教授等等,这些在以前很光荣、很自豪的称谓,为什么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如今却是很不招人待见了呢!这种社会评价的“变化”当中,一些“奇葩”校规的随意频频出笼,难道不足以“居功自傲”?
[初审编辑:李璐][二审责编:龙腾]
提醒
“同性交往过密罚款”怕是盯上了家长的腰包
文/温国鹏
尽管我们见惯了各式各样的“雷人校规”,但依然被“同性交往过密算违纪”这样挑战了大家想象力极限的规定“雷”得外焦里嫩,这样的规定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称得上是“前无古人”,无怪乎被惊呆了的网友称这是“奇葩校规”。
如果说,学校扯着防止早恋的虎皮做大旗禁止异性学生交往过密还可以理解的话,把同性之间的交往都画进了红线之内就让人太不敢苟同了,难道学校是要用这样的规定提醒中学生们,这世界上还有一种恋爱关系叫“同性恋”吗?
更何况,虽然学校口口声声说是为了防治早恋,但对于所谓“交往过密”的学生却是一连串让人不敢想象的处罚措施,学生不但需要接受停课、停学等处罚,还需要向校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相当于甲方(学生)已向乙方(校方)缴纳的学费、捐资费(代培费)等所有费用,甲方无权要求乙方予以退还。”你这是要教书育人呢,还是要广开财路?让人不能不怀疑,学校莫非是醉翁之意不在防止早恋,而在学生家长的腰包?
学校管理的边界在哪里?如果按照这样的校规,那些勾肩搭背一起走过的校园时光,那些“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岂不全都成了学校的“提款机”,那得交多少罚款才能艰难地从中学毕业?
[新闻观点]
拜托,别再让校规像“笑规”了!以温州那所中学这例,“同性交往过密算违纪”的新规,怎么去想都不像是知识素养较高者的“措辞欠妥”。而从其又是《协议书》、又是《附录》的精心操作来看,若无媒体舆论的迅速介入,校方所谓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也许根本就是“一步到位”、没有商量。现在,学校既然称会修改,那么公众无妨信以为真,也等着媒体对此“笑规”的持续关注与披露。
[微言大义]
@Hu_kewen:奇葩校规真是层出不穷,同性交往过密算违纪,难道是要逼着学生跟异性交往,岂不是也犯了早恋的错误?
@PiscesCello :无非就是学校换着花样敛财,用着千奇百怪的校规,让学生不得不犯规罚钱,如此育人,如何成材?着实为下一代担忧!
华声在线综合西安晚报、中国青年网、光明网 等
[初审编辑:李璐][二审责编:龙腾]
作者: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