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 | 高校LGBTQ社团发展状况研究

复旦知和社 酷儿论坛 2015-11-29

Part1.

当刀在水中折弯 你踏笛声过桥

故事,从中大彩虹社说起


说起高校LGBT社团,你会想起什么?

如果你的网龄足够长,你可能会回忆起中山大学彩虹社

中山大学因之传出了自由开放的名声。今年,一篇文章火爆了中大,里面提到了现已式微的彩虹社,并声称“中大的自由开放使得平权话题不再重要”。但中大对LGBTQ议题的关注和影响力带给中大人的自豪中,彩虹社社员又有怎样的声音呢?

2006年,彩虹社成立那天,师生在校园内扬起了起手缝制目前依然是全中国最大的彩虹旗,校内外瞩目

可是呢,仅仅坚持了一年以后,迫于各种压力,学校亦以“不希望名誉受损”为由,彩虹社没能通过审查,彩虹“社”开始转入“地下”。团委老师当时说:你们可以以学生小组身份继续办活动。

可是在不是“共青团”认可的组织在中国大学是借不到课室的。 学生是没有钱的, 很多学生一腔热血却没有出柜。 不久后艾晓明老师也因为支持民主活动被迫提前退休了。 彩虹社因而从公众视野中淡出,直到最近才又被发现。没有充足资金人力支持的中山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师学生出于热情勉强支持运行。


中山大学的阴道独白话剧虽然在多地表演,却在自己的学校,中山大学东校区被临时禁演。 中大著名的《社会文化与多元性别》课程不断受到校方的审查,珠海校区再次申请彩虹社同样被拒。


由于“非正规社团”身份的原因,彩虹小组无法获得珠海疾控中心提供的资金赞助。在彩虹社员的眼中,这样的中大,或许难以称为自由开放。

中大学子的骄傲不来自中大本身,而是来自顶住压力,忍受非议,主动出钱出力坚持下来的师生们。


我们的研究,也从这样的故事开始。
以上选自玄霄的文章《彩虹社的故事:中大并没有那么自由包容》



Part2.

晚钟悠然追问你 回声两度为你作答

研究综述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各高校LGBT社团,包括他们的创办宗旨,发展过程,活动状况,社团规模,以及发展方式等等,并通过与部分社团负责人的深入交流了解更多资讯。以下为我们所研究的社团名单:

南大性别性向平等协会

复旦大学知和社
中国人民大学性与性别研究社
西交利物浦大学Flagship

宁波诺丁汉Diversity
北外彩虹之声

清华purple小组
浙大酷儿论坛(转型NGO)
海西同心社(转型NGO)
中大彩虹小组Happy Together

哈工大知彩社HITcolors
电子科大彩虹社团RainbowUESTC

同在川农LGBT
湖南大学爱smile协会



Part3.

我的呼吸 一直在证明 树叶飘飘

研究成果


们将在此部分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对该部分较有代表性的社团为例,辅以该部分社团的数据。


3.1 海上黄昏不堪栖止

官方社团
e.g. 复旦 知和社
复旦是一个时常出于风口浪尖的学校,而2015年的上半年,更是大新闻频发,比如——军训医疗讲座事件。


而这个事件中,知和社发表了一篇文章——虽然很快就被团委勒令删除了,但是这也使得这个低调地沉默了一段时间的社团,再次出现在了公众视野。


知和社,名字如何得来?“因知而和,和而不同”只是社内某个有心人的过度解读。社团创始人小鱼鱼大仙人明确告诉笔者:社团名字就是其同学随便起的,为的就是让人看不懂——知和社从命名起,就流淌着低调的血液。
2004年,《阴道独白》上海高校首演,2005年,孙中欣教授在复旦开设《同性恋研究课程》,其助教小鱼便联系了去年独白的演员,在孙教授的支持下建立了知和社。

知和社现任核心成员,不少是因为去年春季学期的《阴道独白》方才加入知和社的。社长涵冯说,她自认为大一非常关注社会性别议题,但在之前确实没有听过知和社的名头;而射交部部长太医表示,虽然入学前对知和社已有了解,但那时看它各大媒体网络上都没有什么动静,以为又是一个尸骨未寒的社团,直到看了独白演出和在网络上看见知和社与学校撕逼的文章后才对它的印象有所改观。

现任宣传部部长支元叹对此颇有感概——知和社着实是因为官方社团的身份占了不小的便宜。青黄不接乃是许多LGBT社团发展时的一大障碍,虽然知和社会时常被团委敲打,但一个可以在台面上说话的身份还是使得其招新容易了不少,今年对以往“低调”的地一次小小反抗,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同时他也有所担心:我实在不能确定会不会树大招风,团委虽然会帮忙分担上头给压力,但是真的出了什么事,并不能指靠它们力挽狂澜。


知和社目前已有成员154人,远超出任何一届,但核心成员并没有得意忘形,每每游走在光明与暗影之间举行活动。毕竟,TA们承受不起任何的意外。

部分总结
官方社团大多数活动多样,学术活动也都有所涉及。两大合办校的社团(上纽大的社长之前无法联系到)开放性交流更强。而南大和复旦的社团似乎更专注于自身发展。


3.2 造我的女主人荷月远去,成群的阳光照着大猫小猫

非官方社团&&地域支持

e.g. 浙大 酷儿论坛


离开

浙江大学的官方BBS浣纱城1998年由于敏感言论而被校方勒令ID实名认证。由此,浪迹其中的用户们转而建立了浙大民间BBS缥缈水云间,英文名取“自由之城”之意。然而,冒刺(MOTSS, Members of the Same Sex. 也即“浙大酷儿”)最后还是被这样一座管制日益增强的自由之城驱逐了。


虽然被逐出BBS,浙大酷儿没有沉默。创始人BBDD将论坛移至外网,继续面对浙大学生组建自己的LGBT团体。2005年之后,冒刺开始拥有校外会员,2011年起,面向全杭州招收会员。

生存

“酷儿不是社团,”现任站长owen提到。“我没有尝试把它申请为社团。估计也不会有人去申请吧。在一个女权社团都没有的校园里,很难想像会有LGBT社团。”酷儿只是一个以论坛为核心的团体。这个团体的大部分都是论坛会员,进行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比如冒刺桌游,比如冒刺厨房,比如冒刺新年趴。与普通的高校社团不同,酷儿意在分享彼此生活的一部分,交流健康的生活状态,这也是是大部分会员愿意加入酷儿的一个原因。在大型的活动中,如新年趴,能够到场的也有百余人,讲座时有爆满。游离于校园外的浙大酷儿拥有的会员恐怕是大多数高校的LGBT社团难以比拟的。


但与普通社团相同的一点是,不能宣传,就不可传承,无法生存。面对浙大学生的宣传决定了酷儿无法真正绕开校方。在校园论坛上发帖?轻则遭恐同学生喷,重则删帖。贴出海报?未经审批,撕掉。发布讲座?校方不支持,临时表态拒绝借出场地。于是,酷儿在宣传上,也逐渐走起了校外风。酷儿涂鸦已经以一种更抢眼的方式代替这海报的地位。冒刺活动中心也移至市中心。“我们的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移至校外,暂时不再受到校方的打压了”owen站长表示。“但是很多时候宣传和招募也只是靠我们内部的人脉。”不过至少,现在的酷儿参加反恐同马拉松跑这种公共场合的活动时,总不会像在校园论坛里的宣传一样饱遭狂喷。

总结

对于早期遭受校方打压较重的酷儿来说,将活动移至校外反而促使其活动开展更为顺利,同时也发展为面向整个杭州的较大组织。与此同时,面向校园的宣传活动仍然受到打压。虽然酷儿形式上从浙大独立出来(虽然会员和志愿者的招募很大程度上仍然主要面对浙大)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却能够让组织得到更好的发展,可能是一条避免校方名誉受到质疑,同时较少阻碍组织发展的新途径。


浙大校方对酷儿宣传方面的打压可能不不仅仅出于碍于校方的名誉问题,同时也存在校领导本身对LGBT的不认可。酷儿在校园论坛上的发帖也常会引发恐同学生的言语攻击,而在校园外展开的大型活动则一般由于是公众场合,不会遭到恐同者的针对敌视。这也可以说是酷儿社宣传校外化的另一种优势。


一个会员绝大部分是浙大学生的组织,一个为解除部分学生不平等现状的组织,只有在保持着和浙大若即若离关系的微妙关系,徘徊在大学生LGBT组织与地域性LGBT公益组织之间才能保持初心却不被封杀。或许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发展模式,但是更值得反思的是,为何组织只有在名义上撇清了与浙大的关系时才能生存呢?

部分总结

其实地域支持比较大的大多集中于北京、广州、包邮区一带。但是就个人了解而言,上海的NGO组织间的联系并不如北京广州间(上海Pride之类的大活动都可以称为商业性活动。)。


3.3 囚我于青瓷的灰罐,弃我于墙壁的灰角

非官方社团&&少地域支持

我们原本分为了四个部分,第四部分是了解一些已“死去”的社团,但是后来发现这些社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是处于“死活不定”的状态,为了避免冒犯,将其归入此部分。
e.g. 湖大 爱Smile 协会


如果你在国内某著名搜索引擎里搜索“湖大爱Smile“,你首先会看到湖大贴吧中一篇对其所谓”组织“同志游行行为的不满,该贴楼主认为这种行为给湖大抹了黑。此事件各种曲折不在此详说,此贴观点亦不必细论——不过,或许这位楼主可以高兴的是,爱Smile协会的微博名称中早已去掉了“湖大”二字,LOGO中的HNU也变成了LGBTQ。


成立
2011,长颈鹿进入湖南大学。2012年5月,一个大二的学长拉着大一的长颈鹿一起向学校申请建立爱Smile协会,而学校“理所当然”地驳回了请求。于是爱Smile转入了地下发展,与当地相关组织合作,曾邀请吴幼坚女士和张锦雄先生到校演讲,和大多数未被校方承认的LGBT组织一样,曲折地发展着。

突变
但是我们都知道,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而2013年5月17日的长沙并不太平。那天某机构组织了一场“反歧视游行”,当天其组织者便因非法游行被捕。爱Smile包括会长在内的两位成员本只是受邀参加了游行,却也被波及,抓进关了12个小时。
长颈鹿回忆到,校方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下令全校各组织各老师禁止与爱Smile接触。而爱Smile原本准备进行的一份关于教员对LGBTQ群体态度的问卷自然不了了之。

结局

长颈鹿还提到的一件事是就是13年10月份的百团招新,摆好摊位后被人举报,学校勒令他们停止。社长因为忙着工作和被捕事件本来就倍感压力,此事发生后,社团的活动只停留在了内部成员交流会的层次了。


14年,爱Smile邀请了几位老师参加一场关于同志婚姻合法化的讨论,在举行前被学校匆匆叫停。那条道歉的微博爱Smile协会微博最后的活跃,也是已经毕业的长颈鹿对社团活动最后的了解。


为了回答笔者的问题,长颈鹿还想向其学弟咨询协会的发展状况,不过……笔者已经提前从他学弟那里得知,为了学校的和谐发展,爱Smile协会已经永久性停运了。


长颈鹿先生得知其解散的事实后如是感慨:一般组织在起步阶段需要负责人的努力以使其成型,独立运行。可惜的是我们在发展初期遭到了太大的打压,后续的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两个负责人先后毕业,其实也是非常遗憾。

部分总结
地域支持其实是一个很宽泛复杂的概念。比如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或许福建是比较开放的,当年大陆同运的开端之一——爱白是在这里起家,留下不少的思想资源。可是其海峡西岸的区位其实使得其承受更大政治压力。于是造就得到林红教授支持的厦大彩虹社从一开始就无法注册成功,成立一年后就了无声息(林红教授因为LGBTQ议题被停课半学期,创始人曾被团委威胁由保安赶出宿舍)的同时,也有迁出校园的海西同心社势头良好的发展的现象。目前福州大学于今年成立了COLORS社团,厦门大学也有避开LGBTQ色彩的性别教育学社正在申请,具体发展状况还未得知,大家或许可以稍加关注。


Part4.

被蜘蛛吞食的 他日必成蛛网


国内的LGBTQ平权运动不可避免地要和制度等方面牵连,具体到LGBTQ社团,高校为了维持社会地位和声望,对校内发端的LGBTQ议题自然会做出反应。但由于官方言语的缺失和太多政治牵系,出于严谨性,我们并不打算自高自大地深究这个领域,北京青铜与联合国正在筹备“紫色项目”的调查,他们的研究将更多地涉及相关方面。


这次研究中,就算专注于社团角度,校方言语的缺失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事。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暂时只能让这份缺失延续。
就我们的调查而言,许多社团的发展过程中似乎都遭遇过或者正在遭遇类似的困境。

4.1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困境


1.活动开展困难,参与人数不能保证

对高校LGBTQ社团而言,活动在开展前夕被学校紧急叫停实在普遍,就连清华purple——一个今年10月份刚成立的非官方社团,都已经撞了一次枪口。部分处于“死活不定”状态的社团的负责人表示,这不但使得组织者难以给参与人交代,亦大大打击核心成员的热情,使得活动越办越小,参与人数越来越少。

2.管理层青黄不接
高校的LGBTQ社团活动大多无利益,相反还要受到非议、打压,往往无法收获与努力相称的关注度和参与人数,许多社团在换届后经常出现无人交接。笔者本拟定的“死亡”社团名单中,同在川农LGBT、Rainbow-UESTC便因为曾青黄不接而出现断代,各大平台全面噤声被误归入其中。

3.与社会组织的合作而受无妄之灾
3.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近年因为合作活动而几乎直接导致“陨落”的只有爱Smile协会,但是因为相关原因而受到极大影响的社团亦不在少数。南师性别性向平等组织的负责人表示,社团14年曾被邀请鼓动去游行,好在她因为手续不全拒绝了——后来,校内连仅仅是报道相关活动的刊物负责人都遭受了处分。


3.2.资金方面协作
社团因资金不足而难以维系的困境,往往是和公益圈大环境相关联的。
某圈内人士表示:目前进入中国大陆同运的项目化资金基本都来自境外,有一些专门做校园项目的大机构在全盘接下全国性LGBTQ高校项目后联系各高校团体以小额资金承包,而早期遍地开花的许多有无注册的小社团都因为垫钱做完项目后,因转接方未兑现项目款而瘫痪。(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目前依然存在一些较为敏感的境外资金,亦有社团如因为接受了赞助而收到波及)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亦探索了一些势头较好的LGBT社团的发展方向,在此试做讨论。

4.2 那就是寂静的涵义:你不是孤身一人,整个辽阔的世界一倾而下
发展方向


在这一部分的讨论中,我们暂且抛开了三大合办校的LGBTQ社团——毕竟它们的校园氛围是国内大多数高校团体所不具备的。


1.专注学术,曲线救国
南大性别性向平等协会成功推出过首批社会实践学生示范项目“南京大学校园性别、性向平等研究及推进”。该项目团队发布了多篇高质量论文,为南大赢得了不少荣誉。虽然多面子工程,但会员也承认协会因此避免了校方的压力,发展劲头较少被打压。与此类似,知和社着眼校内,借用了女权和学术研究避免了过多与平权政治运动直接交涉带来的校方压力。考虑到它们是除了三大合办校外少数的较有名气的合法社团,其发展线路或许有所价值。

2.地域帮助,稳步前行
清华purple小组虽然10月份刚刚建立,但名气却不逊于许多老社团。与北京地区的政治中心地位相称,北京基本上每所高校都有相关社团或小组,这对purple小组的成立及发展有较大的帮助。又如中大彩虹小组,依靠广州开放的文化氛围,有机会与广东以及港台等地关于LGBT的NGO合作、交流,获得他们的帮助。

3.及时转型,当断则断
除了上文提及的酷儿论坛,海西同心社也是转型为NGO的一个成功案例。同心社于2006年11月06日以福建师范大学校级社团正式注册,2011年12月转型为民间NGO组织。高校社团人员流动性较强,花费在传承以及应付体制上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无法将收益最大化。为了有效地在地域上进行更多的倡导和教育,同心社选择将社团核心整合出校园。在负责人看来,一直留在高校只会让有经验的人才不断流失。


Part5.

我径直走向你,带领所有他乡之路

另一种身份的言说


基:到刚才为之,我一直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发言,那么,在这个部分,我想以一个高校LGBTQ社团的成员说一些话。


秋白,一个因为教材中对LGBTQ群体的描述有不当之处而起诉教育部的中大女学生。

以下为秋白关于校方对于此事处理的陈述,而网传“不能毕业、停用校园卡”之事则无法确认。


8月18日中午,李茂辅导员把我起诉教育部的新闻链接转给我,然后通知父母到校,再然后学院书记及两位辅导员围着我父母,添油加醋地讲述我起诉教育部的严重后果,给教育厅递交公开信等“不妥当”行为,及曝光我的同性性取向。


秋白最后被父母拖回了家中,而之后,除了公益圈内人士,少有人继续关注这件事。我在知和社公众号转过一篇文章描述后续发展,第二天社长就被请喝茶了。11月24日上午9:30,北京第一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但大多数人恐怕只有等结果出来后才会突然回想起秋白的存在了。


有人因而说,国内的LGBTQ运动那一点点免于窒息的自由,只不过是大环境下放松的副产品——这一点,我无力反驳。


那么,为什么要做发声呢?


大家或许都看过玫瑰少年叶永鋕的纪录片,而纪录片中描述的并不遥远,我便是经历者之一,而我更切身体会过教师长辈对此的漠视。


很多时候,很多的残忍的歧视和不公,只要没有足够多的人说出来,它就会被隐藏在各种鲜亮的借口下,除了当事人,无人看见无人关心。在沉默中,被歧视者自身都可能忘却了不公。

我们都带着镣铐行走于这个社会之中,每个人都可能在一定的时候成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monster(怪物)”,成为被歧视的对象。人和人之间所应该为彼此做的,本来是互相成全,为彼此营造出一个更宽广的环境,而不是相互封杀,彼此歧视。
因而,发声,让歧视和不公被看见。这本身就是意义所在。
谢谢!

文/姚舒威、易晨莉、江凝紫

钟瑞龄、赵健全、翁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