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者≠患者 | 关于艾滋讲座的致歉和更正

owen 酷儿论坛 2015-11-29


致歉/更正


在昨天的讲座推送中,志愿者将标题误写为“艾滋病患者流逝讲座”,并在海报中将流逝描述为“艾滋病感染者”,其中“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均应为“HIV感染者”。我们对工作中的不严谨表示十分抱歉。



为什么是错的?


虽然我在推送出来以后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停止让志愿者进行推广,但是这份经过了多个人编辑查看的推送居然都没有被发现问题,也的确暴露了大家对此的不敏感或不了解。


就在前几天,我们对浙大学生就艾滋病话题进行了视频采访(12.1讲座当天会播放),可以发现部分学生所想象的HIV感染者仍然是“瘦弱”等患者形象,就像大家在许多“恐吓性”的防艾宣传中看到的那些瘦骨嶙峋的病人一样。而在一些同志聊天群里,也经常可以看到对HIV感染者生活的歧视与刻板印象,包括不能接触、无法有性行为等。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来源于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音译,是因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即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感染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和临床表现(例如肉瘤、肺炎、真菌感染等)的总称。


HIV作为一种能持续感染的慢病毒,在急性感染以后一般会经历长期的低水平复制,即我们通常熟知的潜伏期。在这段时间,病毒会逐渐破坏CD4+T细胞,从而慢慢摧毁免疫系统,最终导致机会性感染的出现。在这一系列临床症状出现以前,都只能将感染HIV的人称作HIV感染者,而艾滋感染者则是一种常用但不准确的称呼。


(HIV感染后病毒数量与T细胞数量变化情况)


得益于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大范围推广,今天的HIV感染者已经完全不像早期的发现即发病的艾滋病患者一样以低生活质量度过短暂的生命最后时光,而是能在坚持服药的前提下获得和非感染者差异较小的生活数十年,不表现出太大的外表与生理特征,同时也能保持非常低的传播力。在一项研究中,767对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单阳伴侣(一方为感染者,另一方不是)即便在未能全部坚持保护性性行为的情况下,也因为病毒载量很低而没有发生一例传播(当然这并非是说与HIV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就不需要安全保护)[1]。


所以,当我们看到流逝以阳光的形象,作为中国首个参加世界同性恋运动会的运动员并获得蛙泳项目的银牌时,我们同样可以希望众多HIV感染者不再以曾经的刻板印象出现、被排斥、被异化。我们完全可以与HIV感染者接触、社交、谈恋爱或者发生安全性行为。


为什么要指出?


为什么要指出对HIV感染者的刻板印象和污名,这对防艾有什么好处?


禁欲式的恐吓,就如其他方面的性教育一样,长期占据中国防艾宣传的主导地位。时至今日,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线工作者甚至研究人员仍然在强调过时的ABC原则(Abstinence禁欲,Be faithful 忠诚,Condom 安全套),全然不顾前两条在防艾工作中的全面失败,和最后一条被WHO列为唯一推荐的有效措施的事实[2]。在这种情况下,HIV感染者被戴上了“性乱”的污名化,更多的对感染者的丑化、隔离被作为恐吓宣传的工具。


这种低智、顺直觉的方式,不仅无法达到防艾效果,也对HIV感染者带来了直接伤害,同时还间接伤害了每一个人(还是那句话,歧视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在这种舆论环境下,每个人应该得到的正确的安全性行为、艾滋病检测、治疗的信息,被无法推广和实现的禁欲宣传所取代,也因此所谓的纯洁无暇“白莲花”在HIV感染者里的比率也是一点都不少;潜在的感染者由于信息缺乏和歧视带来的恐惧,不敢进行检测和治疗,促进了艾滋病的传播;有性需求的感染者(什么?感染者不可以有性需求?)不敢向性伴透露自己的感染状况,也使得对方无法做出应有的保护措施。我们对HIV感染者的歧视与污名,最终将我们置于更大的感染风险下。


最后,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的有关艾滋的信息,欢迎来参加流逝12月1日的讲座(无需报名);如果你还想了解LGBTQ的相关内容,我们在讲座后(20:30)会有一个小范围的交流(需要报名)。具体信息如下:



时间

2015年12月1日18:30-20:30


地点

浙大紫金港校区

医学院科研辅楼报告厅

(人体博物馆对面)


内容

艾滋病的历史

21世纪艾滋病的防控技术及治疗技术

新旧艾滋病的对比

艾滋病常见知识的误解


BONUS

讲座结束后(8点半)

流逝将就LGBTQ话题进行小范围交流

扫下面的二维码报名:



[1] Cairns G. No-one with an undetectable viral load, gay or heterosexual, transmits HIV in first two years of PARTNER study. NAM Aidsmap. 20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aidsmap.com/No-one-with-an-undetectable-viral-load-gay-or-heterosexual-transmits-HIV-in-first-two-years-of-PARTNER-study/page/2832748/.


[2] Sam P.K. Collins. Study Confirms That Abstinence Education Has Utterly Failed At Preventing AIDS In Afric. ThinkProgress. 2015. Retrieved from http://thinkprogress.org/health/2015/03/04/3629584/aids-study-abstinence/?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